名字可以随便改那我就乱来了

没有血性的我。

度过了大学以来最混乱的一个月,像是了结了很多事情。

2014-05-10,第一次穿正装上场打了正式比赛,即便本场胜负已无关我们队能否出线,意义嘛还是有的。的确,平时花在辩论的时间够多了,出的各种各样奇葩体系也受到不少“好评”,但如果缺少一场正式的辩论赛,其遗憾有如在中国接受十二年义务教育,最后没有去参加高考。

庆幸的是,比赛发挥得还不错。

了结很多事情之后,自然迎来了一段安逸的空闲的假期。其实,在事实层面上,下周我还真的挺多任务的——星期二晚上和导师吃饭,星期三晚上交公选论文,星期四英语pre,星期五想去广州南校区看周保松讲座,外加补上伦理学的笔记——no zuo no die,完成某些大任务之后心理上的“假期”越数越短,别数了。

从转专业和八院系辩论赛所搅乱的这个月来总结下吧:

1、任务太多压在一个人身上真的会导致自暴自弃的情绪。

2、在高中步入大学的很多转折点上,我都选错了。

3、生活规律真的很重要,包括饮食、睡眠、运动、看书。

我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,看书也属于生活规律的一项了。人,至少我,在有意识的时候脑子里总是充满成千的思绪。不要问我为什么不是上万,为什么不是成百,我只是「成千」能恰到好处地表现多而又不显夸张和庸俗。我喜欢在晚上写东西,左边这种或许只合我一个人口味的文字直觉恐怕是起着一定作用的。

偏题了。有成千的思绪,而我们只需要抓住其中的少数。而看书,有助于我们做到从数量庞大的思绪中抓住我们需要的那少数。在看小说,尤其推理小说时,我是处于一种停用个人思维操作系统的状态。我不调用个人的信息与数据,而仅仅将注意集中在书中内容所引发的那些思绪,有关于现实的思绪全然隐去。而后继续跟读文本,依靠作者的思维来抓住需要的那少数。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,像是投球练习可以优化运动员投球姿势、提高命中率一样,看书就是练习如何理清思绪。

虽然看书、写文章的频率,如果立论算的话,比高中时要高得多。但每每想要记下一些想法并表述出来的时候,依然倍感乏力。

虽然不算很困,但是还是去刷牙睡觉吧,生活混乱,就从睡眠时间开始纠正起吧。对了,比赛完之后我看了《Her》,挺不错挺温暖的一部电影。



评论

热度(1)